谦温密勤谨忍
发布日期:2015-11-10浏览:1898
很多领导为了培养人才、锻炼下属,会把他搁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儿,扔在那儿就不理了。这个时候,不要有怨气,不要着急,踏踏实实地把该干的事情做好,一定会迅速成长的,司马懿就有这个心态,所以终于等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。
相比如司马懿的雄才大略,他得到的平台是比较小的,长时间做的都是琐碎细致的秘书工作,不过司马懿正确地判断形势,准确地把握了和曹操关系的尺度,没有锋芒外露、没有满肚子牢骚,而是做到了谨慎、勤勉、忍耐,靠着“谨勤忍”的三字经,获得了猜疑型领导的认可。后来曹操去世了,曹丕称帝。曹丕手下有四个台柱子、智囊。这四个人是吴质、陈群、硃乐、司马懿。曹丕上任之后,紧跟着就把这四个人都给提拔了,这一年司马懿四十一岁,这叫“一朝天子一朝臣,新官上任就换人”。司马懿的职务也一层一层往上升,先是尚书,后是督军,接着是御史中丞,录尚书事抚军大将军而且他的级别也从河津亭侯到安国乡侯,大家注意,关云长汉寿亭侯,才是个亭侯,司马懿这时候已经是乡侯了。
按理说,此时司马懿应该是春风得意了吧?没有。司马懿变得更谨慎了,那真是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为什么呢?因为曹丕这个领导比曹操还难伺候,性格上更有挑战性。我们举两个事情来证明曹丕的领导风格。
第一件事情叫“冤杀鲍勋”。曹丕手下有一个官员叫鲍勋,鲍勋的父亲鲍信和曹操是战友,在跟黄巾军作战的过程中为了救曹操把命给搭上了,尸首都没找回来,后来曹操哭着用木头刻了一个鲍信的样子给埋了。鲍勋就属于烈士遗骨,被委以重任。但是鲍勋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罪曹丕了,怎么得罪的呢?鲍勋担任的职务叫魏郡西部都尉,是一个司法官,当时魏郡下面有一个曲周县,县里边有一个姓郭的干部犯了死罪,可是这个干部的身份特殊,是曹丕的小舅子。我们顺道说一句,大领导一定要管好身边的人,什么司机、秘书、助理、大姨子、小舅子,否则这帮人都得下界作乱。曹丕的小舅子犯了错误之后,鲍勋就要处理他,曹丕在邺城,了解这个消息以后就写了好几封说情的信,派人递给鲍勋,让他高抬贵手。鲍勋没有搭理,公事公办,惹恼了当时作为太子的曹丕,曹丕就运作权力把鲍勋给免职了。
后来曹丕称帝,鲍勋被重新启用。接着鲍勋就做了第二件错事。大家都知道,曹丕这个人文才很高,他有两个爱好,一个是舞文弄墨,一个是舞枪弄刀。曹丕特别喜欢打猎,对于曹丕用公款打猎这件事情鲍勋非常反感。有一次曹丕声势浩大地又去打猎,鲍勋就拽着车不让走,说曹丕公款打猎,扰民、伤财、杀生、害命,而且玩物丧志,话说得十分刺耳。曹丕就急了,把鲍勋的奏章拿过来就撕了。鲍勋也急了,抱着车就不让曹丕走,曹丕把他给推开往前走,鲍勋就在后面跑,一边跑一边说。就这样,曹丕又把鲍勋给贬了。
第三次,公元225年的秋天,曹丕决定率大军南征东吴,在南征的军事会议上,鲍勋的倔脾气又上来了。鲍勋说,你爹都做不成的事,你能做成吗?这个南征,空耗资财,好大喜功,穷兵黩武,坚决不能去。当众就这么说曹丕,曹丕脸上哪儿挂得住,立刻就把鲍勋给抓起来了。
曹丕南征回来以后,要杀鲍勋,把鲍勋交给有关部门判刑,有关部门刚开始判“正刑”五年,也就是判五年徒刑。但复议的时候觉得刑判得太重了,改成“罚金二斤”,就是说罚五万块钱就算了,可曹丕不依不饶,非要杀鲍勋。大家一看傻眼了,鲍勋是烈士遗孤。鲍勋的爹救过曹操的命。而且鲍勋为官清政廉洁,真为老百姓办事的。人家三次提的都是正确意见。所以当时的太尉钟繇、司徒华歆,包括镇东大将军陈群这些重量级人物都上书替鲍勋求情,曹丕就是不同意,就要杀,以至于逼得当时的司法官、廷尉高柔抗旨不遵,就是不处理。曹丕想了一个阴招,派人通知高柔到他办公室来开会。高柔一离开署衙,曹丕立刻派人到监狱里面把鲍勋给弄死了,这叫私刑杀人啊。所以曹丕是一个特别爱记仇的领导,心胸狭隘。
曹丕这种性格更加强烈地体现在另一件事上——“怒杀曹洪”。大家知道,曹操手下的两员大将曹仁、曹洪跟着他南征北战,血雨腥风起家、创业。曹洪这个人比较喜欢攒钱,家里攒了好多钱,曹丕当太子的时候,因为总是宴饮、娱乐、打猎,手头就比较紧,就找曹洪借钱,曹洪比较吝啬,不想借!说到这儿我们又讲了,人有钱了之后,得注意跟别人分享,多做点奉献和付出。
一个富贵的人要多付出,否则所有的富贵都是负担。我经常跟学生说,我是一个”付人”,学生老问,老师你有多少钱?我说你说错了,我是一个付出的人。一个富贵的人得有付出,否则倒霉就近在眼前了。人民币人民币,人民币一多了人民就想毙了你。曹洪这个人就守不住富贵,有那么多钱不知道跟人家分享,就不肯借给曹丕。史书的原文说曹丕“贷绢百匹不称意”,(《资治通鉴》)。意思是曹丕朝曹洪借一百匹绢,曹洪不是没给,就给了一点,没给多。曹丕就恨上曹洪了。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,后来曹丕当皇帝以后就找了一茬儿要杀曹洪。
满朝文武都震惊了,怎么敢杀曹洪呢?急得曹丕的妈卞太后来找曹丕讲礼,说当年梁沛之间作战,要没有曹洪,哪有我们娘儿几个的今天?大家看三国,诸侯讨董卓,潼关战马超,要没有曹洪,曹操的命都没了,曹洪是顶梁柱啊。但曹丕就是要杀曹洪,满朝文武都没办法了。后来卞太后想出了一个办法,老太太说找到了曹丕的老婆郭皇后,威胁郭皇后说,“你去救你叔儿,你要是救不下来,我明天就把你给休了。”大家看杨雨老师讲的《侠骨柔情陆放翁》里面知道,古代的老太太是可以休儿媳妇的。老太太说,我明天把你休了弄死,把郭皇后给吓傻了,哭哭啼啼地来找曹丕。曹丕是忠臣讲情不听,大将讲情不听,亲妈讲情不听,哎,一看小宝贝来了,这次听了。曹丕说,好吧好吧,不杀了,最后就饶过了曹洪。这件事情让大家心里都拔凉拔凉的。这是什么领导啊?
通过以上几件事情,我们看出曹丕属于记恨型领导。心胸狭窄爱记仇,用私情干工作,而不是出于公心。曹操是怀疑型领导,但曹操的优点是心中有大局。只要下属为的是国家,提的是正确意见,他是看得出来的,心里是清醒的,上海话叫“拎得清”。曹丕这种领导是拎不清,他才不管你是什么忠臣孝子、一心为国、清政廉洁,只要看不顺眼,就一律全杀。
骨干员工在单位里的威信一般比较高,说话也有分量,但这常常会带来一个问题:你有想法,领导也有想法,两人的想法出现了分歧该咋办?如果你遇到的又恰恰是曹丕这样爱记仇的领导,你又该怎么办?在这方面,司马懿就特别聪明,做人做事拿捏得非常到位,结果工作干得漂亮,还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。那么,司马懿是怎么处理好与曹丕的关系呢?
“六字箴言”之二 谦、温、密
在这种领导手下,应该怎么干?“六字箴言”中另外三个字,叫做“谦、温、密”。“谦”就是谦虚低调,不能骄傲。不管有多大功劳,得夹着尾巴做人,绝不能蔑视领导。“温”是言语温和,再有理也不能面红耳赤,说刺激的话,得低调说话。“密”是保守秘密,有什么话私下里说。领导说什么事,都不能跟外人讲,不能随便传播。司马懿在“谦、温、密”这三个字上的做得就特别到位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曹丕重用司马懿,提拔他做抚军路尚书事,这个职务搁在现在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,而且曹丕特别信任他,司马懿屡次推辞是不做,就把曹丕弄急了,曹丕说了一句话,“吾于庶事,以夜继昼,无须臾宁息”(《晋书•宣帝纪》)。意思是说我干这些琐碎的事情,废寝忘食,白天晚上都干,“无须臾宁息”,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,“此非以为荣,乃分忧耳。”我让你当领导不是让你享受荣华富贵,是让你帮我受累呢。曹丕说到这个程度,司马懿才就任抚军路尚书事。可以看出司马懿是特别的谨慎谦虚。
后来曹丕给了司马懿高规格的授权,曹丕发的诏书上记载,“吾东,抚军当总西事;吾西,抚军当总东事。”(《晋书•宣帝纪》)意思是,我往东你就在西边留守,我往西你就在东边留守,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发挥的是萧和的作用,实际上的二把手。到公元226年,曹丕四十岁英年早逝。临死之前,曹丕把司马懿曹真和陈群召到崇华殿南堂病床前,把国家的后事托付给这三个人。司马懿再一次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,身为托孤大臣战战兢兢低调做人二十多年以后,司马懿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。不过,正当司马懿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,突然出事了。
前方传来消息,说新城太守孟达要造反,准备联合东吴、西蜀偷袭曹魏。司马懿对孟达太了解了,咱们有一句俗话,“一涨一落春江水,一反一复小人心。”孟达就是这么个反复之人,司马懿早有了解。问题就在于司马懿看出来的事情,上级领导没看出来。现在孟达要造反,事到临头,到底是先斩后奏呢?还是先请示汇报呢?司马懿很踌躇,先请示汇报吧,怕的是耽误时间,错失良机;先斩后奏吧,怕的是领导不满,落一个擅自行动的罪名,吃不了兜着走!真是左右为难。那么,面对这种突发事件,我们到底是汇报好呢,还是先动手好呢?司马懿又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呢?
相比如司马懿的雄才大略,他得到的平台是比较小的,长时间做的都是琐碎细致的秘书工作,不过司马懿正确地判断形势,准确地把握了和曹操关系的尺度,没有锋芒外露、没有满肚子牢骚,而是做到了谨慎、勤勉、忍耐,靠着“谨勤忍”的三字经,获得了猜疑型领导的认可。后来曹操去世了,曹丕称帝。曹丕手下有四个台柱子、智囊。这四个人是吴质、陈群、硃乐、司马懿。曹丕上任之后,紧跟着就把这四个人都给提拔了,这一年司马懿四十一岁,这叫“一朝天子一朝臣,新官上任就换人”。司马懿的职务也一层一层往上升,先是尚书,后是督军,接着是御史中丞,录尚书事抚军大将军而且他的级别也从河津亭侯到安国乡侯,大家注意,关云长汉寿亭侯,才是个亭侯,司马懿这时候已经是乡侯了。
按理说,此时司马懿应该是春风得意了吧?没有。司马懿变得更谨慎了,那真是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为什么呢?因为曹丕这个领导比曹操还难伺候,性格上更有挑战性。我们举两个事情来证明曹丕的领导风格。
第一件事情叫“冤杀鲍勋”。曹丕手下有一个官员叫鲍勋,鲍勋的父亲鲍信和曹操是战友,在跟黄巾军作战的过程中为了救曹操把命给搭上了,尸首都没找回来,后来曹操哭着用木头刻了一个鲍信的样子给埋了。鲍勋就属于烈士遗骨,被委以重任。但是鲍勋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罪曹丕了,怎么得罪的呢?鲍勋担任的职务叫魏郡西部都尉,是一个司法官,当时魏郡下面有一个曲周县,县里边有一个姓郭的干部犯了死罪,可是这个干部的身份特殊,是曹丕的小舅子。我们顺道说一句,大领导一定要管好身边的人,什么司机、秘书、助理、大姨子、小舅子,否则这帮人都得下界作乱。曹丕的小舅子犯了错误之后,鲍勋就要处理他,曹丕在邺城,了解这个消息以后就写了好几封说情的信,派人递给鲍勋,让他高抬贵手。鲍勋没有搭理,公事公办,惹恼了当时作为太子的曹丕,曹丕就运作权力把鲍勋给免职了。
后来曹丕称帝,鲍勋被重新启用。接着鲍勋就做了第二件错事。大家都知道,曹丕这个人文才很高,他有两个爱好,一个是舞文弄墨,一个是舞枪弄刀。曹丕特别喜欢打猎,对于曹丕用公款打猎这件事情鲍勋非常反感。有一次曹丕声势浩大地又去打猎,鲍勋就拽着车不让走,说曹丕公款打猎,扰民、伤财、杀生、害命,而且玩物丧志,话说得十分刺耳。曹丕就急了,把鲍勋的奏章拿过来就撕了。鲍勋也急了,抱着车就不让曹丕走,曹丕把他给推开往前走,鲍勋就在后面跑,一边跑一边说。就这样,曹丕又把鲍勋给贬了。
第三次,公元225年的秋天,曹丕决定率大军南征东吴,在南征的军事会议上,鲍勋的倔脾气又上来了。鲍勋说,你爹都做不成的事,你能做成吗?这个南征,空耗资财,好大喜功,穷兵黩武,坚决不能去。当众就这么说曹丕,曹丕脸上哪儿挂得住,立刻就把鲍勋给抓起来了。
曹丕南征回来以后,要杀鲍勋,把鲍勋交给有关部门判刑,有关部门刚开始判“正刑”五年,也就是判五年徒刑。但复议的时候觉得刑判得太重了,改成“罚金二斤”,就是说罚五万块钱就算了,可曹丕不依不饶,非要杀鲍勋。大家一看傻眼了,鲍勋是烈士遗孤。鲍勋的爹救过曹操的命。而且鲍勋为官清政廉洁,真为老百姓办事的。人家三次提的都是正确意见。所以当时的太尉钟繇、司徒华歆,包括镇东大将军陈群这些重量级人物都上书替鲍勋求情,曹丕就是不同意,就要杀,以至于逼得当时的司法官、廷尉高柔抗旨不遵,就是不处理。曹丕想了一个阴招,派人通知高柔到他办公室来开会。高柔一离开署衙,曹丕立刻派人到监狱里面把鲍勋给弄死了,这叫私刑杀人啊。所以曹丕是一个特别爱记仇的领导,心胸狭隘。
曹丕这种性格更加强烈地体现在另一件事上——“怒杀曹洪”。大家知道,曹操手下的两员大将曹仁、曹洪跟着他南征北战,血雨腥风起家、创业。曹洪这个人比较喜欢攒钱,家里攒了好多钱,曹丕当太子的时候,因为总是宴饮、娱乐、打猎,手头就比较紧,就找曹洪借钱,曹洪比较吝啬,不想借!说到这儿我们又讲了,人有钱了之后,得注意跟别人分享,多做点奉献和付出。
一个富贵的人要多付出,否则所有的富贵都是负担。我经常跟学生说,我是一个”付人”,学生老问,老师你有多少钱?我说你说错了,我是一个付出的人。一个富贵的人得有付出,否则倒霉就近在眼前了。人民币人民币,人民币一多了人民就想毙了你。曹洪这个人就守不住富贵,有那么多钱不知道跟人家分享,就不肯借给曹丕。史书的原文说曹丕“贷绢百匹不称意”,(《资治通鉴》)。意思是曹丕朝曹洪借一百匹绢,曹洪不是没给,就给了一点,没给多。曹丕就恨上曹洪了。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,后来曹丕当皇帝以后就找了一茬儿要杀曹洪。
满朝文武都震惊了,怎么敢杀曹洪呢?急得曹丕的妈卞太后来找曹丕讲礼,说当年梁沛之间作战,要没有曹洪,哪有我们娘儿几个的今天?大家看三国,诸侯讨董卓,潼关战马超,要没有曹洪,曹操的命都没了,曹洪是顶梁柱啊。但曹丕就是要杀曹洪,满朝文武都没办法了。后来卞太后想出了一个办法,老太太说找到了曹丕的老婆郭皇后,威胁郭皇后说,“你去救你叔儿,你要是救不下来,我明天就把你给休了。”大家看杨雨老师讲的《侠骨柔情陆放翁》里面知道,古代的老太太是可以休儿媳妇的。老太太说,我明天把你休了弄死,把郭皇后给吓傻了,哭哭啼啼地来找曹丕。曹丕是忠臣讲情不听,大将讲情不听,亲妈讲情不听,哎,一看小宝贝来了,这次听了。曹丕说,好吧好吧,不杀了,最后就饶过了曹洪。这件事情让大家心里都拔凉拔凉的。这是什么领导啊?
通过以上几件事情,我们看出曹丕属于记恨型领导。心胸狭窄爱记仇,用私情干工作,而不是出于公心。曹操是怀疑型领导,但曹操的优点是心中有大局。只要下属为的是国家,提的是正确意见,他是看得出来的,心里是清醒的,上海话叫“拎得清”。曹丕这种领导是拎不清,他才不管你是什么忠臣孝子、一心为国、清政廉洁,只要看不顺眼,就一律全杀。
骨干员工在单位里的威信一般比较高,说话也有分量,但这常常会带来一个问题:你有想法,领导也有想法,两人的想法出现了分歧该咋办?如果你遇到的又恰恰是曹丕这样爱记仇的领导,你又该怎么办?在这方面,司马懿就特别聪明,做人做事拿捏得非常到位,结果工作干得漂亮,还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。那么,司马懿是怎么处理好与曹丕的关系呢?
“六字箴言”之二 谦、温、密
在这种领导手下,应该怎么干?“六字箴言”中另外三个字,叫做“谦、温、密”。“谦”就是谦虚低调,不能骄傲。不管有多大功劳,得夹着尾巴做人,绝不能蔑视领导。“温”是言语温和,再有理也不能面红耳赤,说刺激的话,得低调说话。“密”是保守秘密,有什么话私下里说。领导说什么事,都不能跟外人讲,不能随便传播。司马懿在“谦、温、密”这三个字上的做得就特别到位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曹丕重用司马懿,提拔他做抚军路尚书事,这个职务搁在现在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,而且曹丕特别信任他,司马懿屡次推辞是不做,就把曹丕弄急了,曹丕说了一句话,“吾于庶事,以夜继昼,无须臾宁息”(《晋书•宣帝纪》)。意思是说我干这些琐碎的事情,废寝忘食,白天晚上都干,“无须臾宁息”,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,“此非以为荣,乃分忧耳。”我让你当领导不是让你享受荣华富贵,是让你帮我受累呢。曹丕说到这个程度,司马懿才就任抚军路尚书事。可以看出司马懿是特别的谨慎谦虚。
后来曹丕给了司马懿高规格的授权,曹丕发的诏书上记载,“吾东,抚军当总西事;吾西,抚军当总东事。”(《晋书•宣帝纪》)意思是,我往东你就在西边留守,我往西你就在东边留守,司马懿在曹丕手下发挥的是萧和的作用,实际上的二把手。到公元226年,曹丕四十岁英年早逝。临死之前,曹丕把司马懿曹真和陈群召到崇华殿南堂病床前,把国家的后事托付给这三个人。司马懿再一次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,身为托孤大臣战战兢兢低调做人二十多年以后,司马懿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。不过,正当司马懿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,突然出事了。
前方传来消息,说新城太守孟达要造反,准备联合东吴、西蜀偷袭曹魏。司马懿对孟达太了解了,咱们有一句俗话,“一涨一落春江水,一反一复小人心。”孟达就是这么个反复之人,司马懿早有了解。问题就在于司马懿看出来的事情,上级领导没看出来。现在孟达要造反,事到临头,到底是先斩后奏呢?还是先请示汇报呢?司马懿很踌躇,先请示汇报吧,怕的是耽误时间,错失良机;先斩后奏吧,怕的是领导不满,落一个擅自行动的罪名,吃不了兜着走!真是左右为难。那么,面对这种突发事件,我们到底是汇报好呢,还是先动手好呢?司马懿又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呢?